Net Zero 淨零碳排及碳中和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持續累積,加劇全球暖化問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若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關鍵在於2050年前將全球碳排放降至2005年的水平。
有鑑於此,「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同目標,企業及組織亦面臨前所未有的永續轉型挑戰。
什麼是淨零碳排?
淨零碳排 (Net Zero) 是因應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行動目標,指的是在一段期間內,個人、組織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降至最低,並需透過自然或是人為的碳匯及負碳技術予以抵銷,達到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零。
不同於一般減碳,淨零碳排的範圍包含所有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目標是讓排放量趨近於零。相較之下,「碳中和」(Carbon Neutral) 僅針對二氧化碳,要求企業於一期間內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其清除量保持平衡。「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則更進一步,要求企業清除的二氧化碳量遠超過排放量。
全球淨零碳排趨勢
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百餘國家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之後,各國政府開始在國內立法,將淨零碳排目標落實於國家政策。歐盟更藉綠色新政積極推動;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亦相繼訂定淨零時程。
城市和企業亦力行淨零承諾,例如微軟於2020年公布2030年實現「負碳排」及2050年抵消自1975年以來所有碳排放的目標;蘋果、聯合利華等龍頭企業也標舉2030年實現碳中和。此外,多家跨國企業組成淨零碳排聯盟,攜手推動產業轉型。
台灣因應淨零趨勢
為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我國政府訂定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為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藍圖,闡述4大面向、12項關鍵戰略,橫跨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層面,期望透過綠電發展、產業升級、公民行動等全面轉型,達成淨零願景。
值此同時,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淨零目標立法,體現政府推動國家、產業及社會邁向淨零的決心。配合上位政策,各部會將陸續提出中長期減量計畫,企業亦面臨前所未有的節能減碳壓力。
企業實踐淨零五大面向
為了達成淨零目標,企業組織需從五大面向著手:1.建構整體低碳策略藍圖,因應短中長期的減碳需求
2.完整盤查範疇一至三的溫室氣體排放,做為管理基礎
3.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s),接軌國際碳管理趨勢
4.逐步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目標朝100%邁進
5.內部推動碳定價機制,將外部排放成本內部化
落實綠電與再生能源策略
在邁向100%再生能源使用的路途上,綠電採購與建置將是關鍵策略。企業目前可透過自建太陽能、離岸風力設備,或採企業購售電模式 (Corporate PPA),直接與民間再生能源業者簽約購買綠電。
此外,綠電憑證採購或是參與再生能源併網電力市場,也是企業滿足綠電使用義務的方式之一。未來政策是否朝「電證分離」方向修法,可能影響企業綠電採購模式。因此,企業端需同步掌握綠電採購選擇、專案驗證、交易成本等關鍵評估要素,並規劃整體綠電風險管理策略,方能在邁向淨零過程中,實現成本與效益最佳化。
法規發展與企業因應
鑑於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國內外均陸續擬定相關政策。在國內,「用電大戶」已需滿足一定比例再生能源使用義務;而《氣候因應法》則將於2023年向碳排放量超過25,000公噸的企業徵收「碳費」,課徵金額可望超過十億。
除制度層面的減碳壓力,企業亦將面臨供應鏈 ESG 稽核及資本市場要求,被迫重視碳盤查、揭露及管理。企業必須掌握相關法規脈絡,辨識自身風險,擬定明確的減碳目標與行動方案,並透過相關採購、融資契約等方式落實執行。
最重要的是,企業應以淨零碳排為願景,重新檢視商業模式,掌握綠色營收契機,方能在氣候變遷浪潮下立於不敗之地。在此過程中,與利害關係人保持溝通不可或缺,永續報告也將是與資本市場對話的重要資訊平台。
施耐德電機能提供的服務
施耐德電機長期秉持永續經營理念,致力於應對氣候變遷與推動能資源效率等 ESG 議題。我們提供全方位「綠色電力與淨零轉型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客戶制定氣候策略並落實行動方案,全程駐顧企業邁向淨零轉型:企業淨零藍圖規劃
- 盤查企業溫室氣體範疇一至三的碳足跡
- 分析價值鏈各環節減碳潛力及熱點
- 訂定企業長期淨零願景及階段性減量目標
- 制定 SBTs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 等量化目標
- 擬定短中長期減碳行動方案藍圖
能資源與碳管理體系建置
- 導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認證
- 建置溫室氣體盤查及碳核算管理系統
- 擬定內部碳定價及成本內部化機制
- 碳揭露報告撰寫及查證
綠色電力與再生能源規劃
- 評估綠電及再生能源需求
- 比較自建、購售電等綠電採購模式
- 協助專案認證、驗證及合約簽訂
- 憑證採購管理及再生能源交易
節能與製程優化
- 製程系統節能改善診斷
- 節能方案規劃及效益評估
- 節能設備改造與智慧能效管理
氣候風險與機會分析
- 實施情境分析與壓力測試
- 識別營運、法規與實體風險
- 評估低碳商機與綠色營收潛力
綠色金融與報告
- ESG 績效評估及資料稽核
- 永續報告書撰寫及查證
相關連結
5個實踐永續發展的策略 | 領航綠色永續未來
施耐德電機提出五大關鍵永續發展策略,涵蓋從提升環保意識到實施創新的太陽能和碳中和計劃。我們致力於引領您邁向綠色永續的商業實踐,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環保且永續的未來。
深入瞭解團購式購電合約(PPA)解決方案 | 促進企業供應鏈碳中和與永續發展
探索施耐德電機的團購式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提供創新且實用的碳中和策略,協助企業穩定能源供應同時推進供應鏈的永續發展與碳排放減少。透過我們的PPA解決方案,確保您的業務在追求綠色轉型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深入瞭解建立半導體產業的永續未來
半導體製造商正面臨減少碳排放和資源使用的壓力。了解台灣施耐德電機在協助半導體公司實現永續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從減碳措施、環境益處、股票投資吸引力和永續目標實現,我們共同建立半導體行業的凈零未來。
深入瞭解綠色鋼鐵:鋼鐵業的碳中和與技術創新
探討鋼鐵業如何透過技術創新與電氣化過程,實現碳中和並生產綠色鋼鐵。了解數位孿生、電力和製程的融合以及微電網等技術如何協助綠色鋼鐵的生產。
深入瞭解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淨零碳排 (Net Zero)? 與一般減碳有何不同?
淨零碳排是指在一段期間內,個人或組織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 (包含二氧化碳、甲烷等) 需降至最低,剩餘排放再透過碳捕捉或生態碳匯予以抵銷,達到淨排放量為零。不同於一般減碳,淨零是更加積極的目標,要求排放量趨近於零。
推動淨零轉型主要有三大原因:
- 因應國內外政策法規,如再生能源使用義務、碳費開徵等政策帶來的營運壓力。
- 滿足供應鏈及資本市場對 ESG 與環境資訊揭露的要求。
- 掌握低碳經濟的綠色商機,開拓永續發展營收。
企業實踐淨零轉型的關鍵作法包括:
- 建構整體低碳策略藍圖,訂定長期淨零願景及科學基礎減量目標。
- 完整盤查範疇一至三溫室氣體排放,做為管理基礎。
- 逐步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評估自建或綠電採購方案。
- 推動內部碳定價機制,將外部排放成本內部化。
- 識別氣候風險與機會,掌握低碳商機與永續商業模式。
施耐德提供全方位淨零顧問服務,涵蓋:
- 企業淨零藍圖規劃與 SBTs 目標設定
- 能資源與碳管理體系建置
- 綠電及再生能源採購與驗證規劃
- 節能診斷與製程優化服務
- 氣候風險與機會分析
- 綠色金融、ESG 評估與永續報告撰寫
淨零轉型的效益可從營運、財務和營收等面向評估:
- 降低營運成本:節能減排、綠電採購等可節省能源支出
- 符合法規要求:避免違規罰鍰並滿足供應鏈 ESG 審核
- 掌握低碳商機:開發環保產品並滿足綠色消費者需求
- 提升企業形象:呼應永續發展理念並樹立品牌良好公民形象
- 資金籌措優勢:綠色金融產品有利於資金成本管控